6669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6999小说 > 宋风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尾巴

第三百五十二章 尾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劫掠西夏以消耗其国力是当初学生所建言。看来还是学生太过年轻眼光不够长远所致,实在是太过孟浪了!不过为了弥补前失,学生也拿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是需要诸位先生来提提意见,以供参详避免重蹈覆辙!”

曾公亮毫无疑问是保守派中势力最大的河北系的代表。不过河北系官员和王静辉地关系甚深,金钱纠葛缠绕太多,前一段时间尽管在辽国问题上有些不愉快的事情。但终究看在钱的面子上河北系官员也接受了韩琦和曾公亮的说项调解,毕竟现在小王驸马手中掌握着太多他们的金钱,这些钱也唯有在王静辉地手上才能够快速稳妥的升值,要是小王驸马撒手不管,那岂不是把他们扔在半空中进退不得?!说起来王静辉当初有意设下圈套让河北系的势力融进自己的商业计划中去,也是为自己结下了最大的政治后台,双方地经济关系愈发紧密,这就使得双方的政治结盟更加牢固,又因为这些财富是王静辉来运作。河北系也唯有被王静辉牵着鼻子走的份。

“恢复新收复地失地自然非常重要,不过这财政支出……”司马光又在老调重弹,这位名垂千古的史学家在王静辉的眼中无疑没有一点“君子”风度,手掌紧紧的握住钱袋子,偏偏这样的人是油盐不进,就连王安石也拿他没有办法,两人之间的冲突多是为了变法的启动资金而起的,不过现在也确实为难“拗相公”了──王静辉紧紧看好广惠仓的大门,这常平仓也要纳入统计局地视线范围之内,历史上作为新法实施推广的两大财源被王静辉给守着,尤其是广惠仓,王安石根本不可能从中拿到一文钱──这全是给灾民和对各地灾害的应急钱,在经过河北大旱之后,王安石也不敢在广惠仓上做文章了。

“恢复西夏经济自然是要花钱的,而且花钱还不在少数,不过这次学生请各位先生来此一聚,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财源问题为圣上分忧!”王静辉说完后,赵公公便拿出四份奏章分发到各人手中:“这只是学生的一点粗浅的打算,还请各位先生评判一下是否合适。”

王安石等人拿到奏章后仔细一看,王静辉的这份。奏章所描述的是一个庞大的经济计划,这份计划所采用的方式已经将所有采用过的经济调控办法全部囊括在内,西夏的盐场已经有限度的开放,但王静辉在奏章中不仅涉及到这方面,甚至还进一步的提出矿山的开放经营。

自古以来商业利润最厚重的买卖莫过于经营垄断行业,从小王驸马发家的历史来看,莫不是经营了几种别人做不到的买卖来发家的,就是其重要支柱产业印刷业,要不是江淅商人手眼通天捅到了当时首辅韩琦那里,估计王静辉的商务印书馆早就一统天下了,即便后来被迫出让了其印刷技术。但以长江为界,北方地区还是属于王静辉地天下,就是南方报业也是驸马的地盘,以往财大气粗的江浙印刷业富豪们对此被王静辉压制的动弹不得。

不过像王静辉这样的人毕竟是绝无仅有,大宋商人眼中的垄断行业当然是朝廷所把持地几项盐、茶、矿山等产业,为此不断的钻空子。贿赂官员想要介入其中分杯羹,但只有一时得利者,长久以往更是被有关官员所眼红,政治派系之间的相互倾轧首当其冲的便是依附于某个派系的商人,破家者比比皆是──真是应了那句富贵险中求的至理名言了。

随着灭夏战争的慢慢平息,为了保证朝廷的财政支出不会受到灭夏战争的影响,王静辉借机提出了西夏盐业向民间商人开放的政策得到了应允,大宋商人第一次可以通过光明正大地途径进入盐业。虽然以往商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入盐业和茶业的经营领域,但是想要经营矿山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一次王静辉又把目光瞄准了西北的矿山。这对于大宋商人绝对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同时也会对朝廷长久以来的矿山垄断经营政策产生无与伦比地冲击──在王静辉看来,无论是盐业还是矿山产业,这些以往都是国家垄断经营的产业本身就有着太多的弊病,产能和质量低下不说。还大量的孳生腐败,朝中政治派系之间的相互倾轧都会对这两项产业产生巨大地冲击,这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本来王静辉想要借着河北大旱的时候,对河北诸路地矿山下手,不过最终他还是无法忍心让灾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况且那个时候在河北拥有粮食储量最多的不是河北土豪,而是他这个驸马,若是开放矿山用以筹集赈灾款项和粮食。河北土豪和商人自然是赞成,但他自己难免要受到朝中大臣的猜忌。不过西夏就不同了,西夏的冶炼金属非常原始,大量的矿山开采还处于初级阶段,就算大宋自己想要单干,光是这开发费用就足以使司马光这个守财奴望而生畏,就是王安石对此也不会感兴趣。要想将西夏矿产资源为大宋所用,那最快的办法便是王静辉所提出的向商人开放,以商人之力来快速完成西夏矿产开发的初级阶段。

除了矿产之外。还有便是关于西夏战争之中众多战俘的使用问题,以往宋夏之战中所产生地战俘总共加起来不过十五六万,但是这一次是灭国之战,所产生的战俘高达四十万,这还是将那些临时征召入伍的党项人排除在外的结果,这么多的战俘王静辉买下来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数量未免也太多了,多到朝廷重臣有些睡不着觉了。

对于战俘王静辉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要说是四十万,就是再多一倍他也有地方给这些战俘找活干──大宋的交通网络虽然很发达,但在王静辉的眼中还是非常落后的,比起后世那密入蛛网的交通网络,这个时代的交通还差得远呢!更何况还有南方和南洋大开发,这些都需要战俘,这些地方因为大宋人的乡土观念比较重,想要大规模移民非要靠天灾不可,而使用西夏战俘则不用有这么多的顾忌,事实证明在刀枪的威胁之下,昔日杀人不眨眼的党项战俘是非常“合作”的。

对于灭夏之战中所产生的党项战俘,由于其数量众多,虽然没有了“外交”干扰,但朝廷上下对这些战俘的去向问题还是拿不下主意。当然王静辉也就装做不知道,借着和种谔与王韶等灭夏将领的关系,这些党项战俘尽管还在西夏,但已经开始在宋军的严密监视之下开始修正西夏的城墙、道路,并且有的还用于修缮农田水利设施,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了。不过现在的党项战俘可以说是王静辉和朝廷一方出资一半来供养,这总不是一个长法,现在王静辉也没有这么多耐心等下去了,对于战俘的归属问题必须有个说法──其实王静辉即便掌握这些战俘,但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对大宋有着巨大的好处,而且王静辉本人虽然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不过还是非常微薄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朝廷为什么不干脆一点,非要背上这么大一个包袱犹疑不决。

这本奏章上涉及的问题很多,其实这也是灭夏战争过后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往日这四位朝中重臣的重心并没有放在这里,但看到这份奏章之后才感到──西夏灭亡了,战争结束了,但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以后的道路还长着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