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9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6999小说 > 乱唐 > 第一百九十五章:天子也无奈

第一百九十五章:天子也无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人痛殴数十人,问问世人谁能相信?”

“太子殿下,臣,臣有下情容禀......”

那官员还想急着解释,李亨却不给他机会了,一挥衣袖道:

“你们今日的陈情,我都会记录在案,晚间便会交给圣人裁决!”

杜甫的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尽管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突然听到今日的冲突将会闹到天子那里,还是忍不住忐忑了起来。这就是杜甫为官阅历尚浅的短处了,而韦济则与之大为不同,脸上反而露出了喜色。

因为韦济已经从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语气中看出了端倪,明显是打算给这些司官堂官挖坑的。

“太子公断,臣等告退!”

说罢,韦济便拉着杜甫离开了正堂。

而那五名官员却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赖在正堂不愿走,可留下来,说出的实情,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置信。

试问,三个人痛殴数十人,这等事匪夷所思,又有哪个会相信呢?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啊!

“如何,你们还有话说?”

李亨的态度仍旧是不疾不徐,但他忽明忽暗的目光却让几名官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毕竟都是些司官堂官,甚少见过太子。如果不是得了政事堂某些人的送信,他们也不知道杜甫与韦济竟然到太子那里恶人先告状了,因此一群人便仓促决定,到太子那里与之辩冤。可这些人还是没想到,此事不论输赢,他们人多打人少,总在道义上就失了先手。

毕竟他们是受害者,被打的狼狈凄惨,甚至还有几名官员连肋骨都断掉了。

然而,也就是这种经不住推敲的事实,和他们拙劣的表现,使得太子更加倾向于韦济和杜甫了。

“无事便退下吧!”

李亨没留给他们多余的考虑时间,直接开口轰人。

几名官员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施礼,带着哭腔请求太子为他们平冤,然后才不甘心的退了出去。

李亨思忖了一阵,挥毫泼墨将今日发生的这桩奇事,略加修饰便写成了一份奏书。

“速将此书送往兴庆宫,进呈圣人御览!”

太子李亨虽然备受天子打压,但敢于阻塞他与天子言路的人却并不多。因为这么做,不但得罪了太子,甚至连天子都会心生猜忌。所以,尽管政事堂的佐吏身后各有后台,却没人敢于慢待这份差事。

太子的奏书大约于一个时辰以后放在了天子李隆基的案头。

自天气回暖以后,李隆基的心情也逐渐与之回暖,潼关外的大战对他的影响也日复一日的再消退。哥舒翰自潼关送来的战报里,虽然无甚胜绩,却也没有多少败绩。

其实,简而言之,哥舒翰采取的是一种全面防守的姿态,不管叛军如何在关外折腾,便只由着他们折腾,潼关内的唐军,一概不闻不问。而且在哥舒翰的军报中还提及了河北道局面又有了反复的情况,据说封常清先后在数郡接连打了几场胜仗,导致不少地方的义士又纷纷举起了大唐的旗帜。

当李隆基得知后,他内心中是五味杂陈的,对于这些侥幸逃脱一死的边将,如此再立新功,究竟是喜是忧一时间也很难把握。当初密令边令诚处死封高二人,为的就是避免这种边将步了安禄山的后尘。而现在封常清已经在事实上脱离了朝廷的辖制,一旦再河北道扎下了根,岂非尾大不掉?

反复思量中,李隆基已经有了决断,很快一封敕令便新鲜出炉。他找来了颇为倚重的张辅臣,郑重嘱咐道:“这封敕令你亲自往河北区,传与封常清,但有意外,可临机便宜处置!”

天子所言的“但有意外,临机便宜处置”这句话让张辅臣顿时产生了一种极是不好的预感。

但李隆基却没给他发问的机会,只摆手道:“去吧,准备准备,明日动身。河北乃叛贼肆虐最深之地,务必要小心!”

这一句叮咛,险些使张辅臣落下泪来,他们这些残缺之人都是天子的家奴,能被天子嘱咐一声小心,只怕宫中数千阉人里,由此殊荣的绝不超过一手之数。

张辅臣心中立时就腾起了愿为天子肝脑涂地的意气。

处置完一桩心头大患,李隆基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政事堂刚刚送来的太子奏书上。

太子虽然清闲的很,但奏书却每日不断,只是今日特地加上了个“急”字。他实在好奇,太子究竟有甚即时。于是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了这封奏书。岂料不看则以,一看之下却是怒火丛生。

啪的一声,奏书被李隆基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御案上。

“该杀,该杀!”

李隆基虽然允许大臣们在自己的授意下打压太子,却不意味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拿捏太子。因为太子还是他的储君,将来有一天要继承君位。那些吏部的司官堂官们,这是要做什么?

编个让天下人笑掉大牙的故事来蒙骗太子么?

李隆基进来对太子的限制越来越多松,态度也越来越好,这当然离不开太子的谨慎低调使然,而更重要的是,他有种预感,或许不久的将来,重振大唐的重担没准就要落在太子的身上了。

尽管李隆基口头上绝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和对时局的无能为力,但在心里已经比较清楚的认清了这一点,他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保住自己的声誉,而保住帝王声誉最好,最直接的办法,便是尽快的收复东都洛阳,然后以此向天下昭示,大唐在他的带领下有能力平定任何叛乱。

然而,李隆基也还做着最坏的打算,因此逐步树立太子的威信,便也成了另一桩使他纠结的心事。因为他还怕太子坐大之后,会危及自己的地位。那些吏部的司官堂官们,今日正好触及了这一处逆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