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倒是有个想法,这李仙原先不是自己出钱在洋人的报纸发文章,标榜自己一心为广东百姓谋求福祉的嘴脸吗?
我们何不将这封信公开,再让人登到洋人的报纸上去,我看到时候李仙还怎么跟英国人勾搭。”广州通判沈葆桢在旁面沉似水地说道。
“沈幼常这一招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用李仙自己的招数对付他自己吧。”广东巡抚怡良拍手叫好,觉得这方法又阴险又毒辣,简直太合自己的心意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广东官府虽然在跟英国人的较量中屡次落入下风,但作为庞然大物,影响力还是蛮大的,让两家英文报纸刊登李仙信函的译文,还是轻松无比的事情。
在此过程中,以沈葆桢为首的官员还上下其手,对李仙的信函进行大幅修改。
等到“中国丛报”和“广东纪事报”刊登李仙的来信,上面的内容就是李仙感谢广东总督府封他为“保安团”的团长,对皇恩浩荡感激莫名,表示会再接再厉,好好整治英国人,以便成为大清的正式武官,也就是大清广东雷州府东海水师营把总。
这封信一经刊登,就在清国和英国两方的商人圈引起一些波动,当然主要是认为李仙不自量力,蚍蜉撼树的看法较多。
连强大的广东水师在英国海军面前都屡遭败绩,没人相信李仙率领几百手下,能引起什么波澜。
只是,英国领事义律却是有些莫名其妙,李仙和广东官府先后在英国人控制的报纸上发文章,其中必有深意,只是这两方做得都非常隐晦,以堂堂领事之能都看不出到底有什么玄机,只能暗地里加以提防就是了。
李仙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禁烟一事的热忱,对英国人封锁珠江口也多有微词,见多识广的义律也难以理解广东官府和李仙之间会有那么大的分歧。
李仙再是精明,也想不到广东的官员们会将自己的信加工一番后登到英国人的报纸上去,只是发现这个情况后,觉得这对自己反而有很多助益,于是也不怎么理会。
这段时间,李仙也过得很忙,天天带着护卫队操练。
原来,护卫队里好多人都有出海的经验,驾船什么的都是好手,只是他们以前用的多是传统的中式硬帆船,从澳门买的那艘四百多吨的欧式软帆船就不怎么会用。
李仙也只能大展花钱大法,招募一些有外国船只经验的水手传授软帆船的驾驭方法,甚至请一些外国水手教授经验。
除此之外,从英国人手里买的六门商用火炮,也要学会使用。
以马大哈为首的炮兵连士兵,以前也就用过射程只有六七十米的捕鲸炮,得到正宗的欧洲商用火炮后狂喜无比,但是从瞄准、装弹到发射等,都要重新学习,以便形成战斗力。
这六门火炮,分为六磅炮、九磅炮和十八磅炮,李仙只留下两门炮安装到东海岛基地的土墙上,其余四门火炮都装到命名为“东海号”的四百吨大船上,整日带着护卫队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