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谈判没有任何意外,契丹几乎是完全接受了唐军所提的一切条件,释放所有战俘和被掳走的平民,向大唐天子上谢罪书,契丹酋长将子质于洛阳等等。
九月下旬,武则天再次下旨,封狄仁杰为相国,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赐紫袍、龟带,狄仁杰重任相国的消息令朝野振奋,这意味着一直被恐怖笼罩的朝廷将趋向稳定。
与此同时,李臻也解除了他临时担任的军职,重新出任内卫将军,将跟随狄仁杰返回洛阳。
十月初,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辽东之行后,李臻终于返回了洛阳。
和两个月前相比,武则天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眉间挥散不去的忧虑也被一连串的喜事一扫而空,吐蕃方面带来好消息,论钦陵和吐蕃赞普间互生猜疑,使得论钦陵不敢再提安西四镇之事,表示愿意展和大唐的友好。
突厥也在王孝杰率军威逼之下,远离了河西,并且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派使者进京,表示愿意为大唐皇帝之子,并为他的女儿向唐朝求婚,同时突厥归还了所有被掳走的河西民众,另外,突厥使者还暗示大唐,愿意在某种情况下,和唐军共击契丹。
但最让武则天高兴的是辽东问题解决,契丹没有惹出大麻烦便偃旗息鼓了,这里因素很多,最关键的因素便是李尽忠被俘,关于李尽忠被俘的经过在武攸宜的报告中语焉不详,写得略有些含糊,似乎是和李多祚有关。
但武则天却得知了一个消息,李臻率领的卢龙军曾出现在辽东,但武攸宜的报告中却丝毫没有提及,这让武则天不得不心生怀疑。
这时,高延福出现在书房门口,躬身施礼道:“陛下,老奴回来了!”
武则天转身问道:“李多祚怎么说?”
“回禀陛下,李多祚没有直说,但参军陈子昂却告诉老奴,是李臻派人通知了李多祚,事实上也是李臻先现了契丹军,他截断契丹军退路,俘虏了李尽忠,但最后他却把李尽忠交给了建安王。”
武则天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还是李臻的军队俘虏了李尽忠,最后武攸宜居然抢走了功劳,但她没有表态,又问道:“李臻可在内卫官衙?”
“他现在应该在!”
“传朕旨意,召李臻速来御书房见朕!”
高延福匆匆赶去召李臻入宫,武则天心中却十分不舒服,她感到一种深深的失望,她给武氏族人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却依然把握不住,由此可见武氏族人的无能,这样的族人怎么可能治理江山社稷?
武则天负手在房内来回踱步,考虑着该如何处置此事,她当然也明白李臻和狄仁杰没有递交战报的缘故,他们是把这次功劳让给了武攸宜,应该是他们领悟了自己的意图,但武则天却隐隐感觉有些不妥,这种让攻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军队中却隐瞒不过,军队反而会更加鄙视武氏族人的所为。
可如果否则武攸宜的战报,武氏族人在朝野中丟不起这个颜面,这让武则天感到十分为难。
这时,有宦官在门外禀报,“启禀陛下,内卫李将军已到,正等候陛下召见!”
武则天微微点头,“传他晋见!”
片刻,李臻快步走进了御书房,单膝跪下行礼,“微臣参见皇帝陛下!”
武则天见他比上次黑瘦了很多,知道他去辽东很辛苦,心中也有点感动,便笑着安抚他道:“李将军辽东之行辛苦了。”
“微臣累一点没有什么关系,关键完成陛下嘱托的任务,不辱使命,微臣自己也深感快慰。”
“说得好!”
武则天夸赞一句,又笑道:“一路护卫狄相国北上,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吧!”
李臻却沉吟一下,武则天何等老辣,立刻看出了李臻的犹豫,她的脸色也渐渐沉下来,追问道:“难道半路遭遇了什么事件?”
“微臣不敢隐瞒陛下,我们在曲阜确实遇到了一支青州盗匪的夜袭,微臣部署在先,全歼了这支盗匪。”
青州的盗匪跑到曲阜去袭击狄仁杰,显然不符合常理,她立刻猜到了其中的原因,又问道:“是什么人指使他们?”
李臻摇了摇头,“他们也不知道,是有人出一千两黄金买狄相国人头,并委托中间人和他们洽谈,微臣后来得知,和他们洽谈的中间人也失踪了,不知去向,这件事没有任何头绪,所以微臣也无法给陛下写报告。”
武则天当然明白李臻不写报告的真实用意,大家心里都知道,敢刺杀狄仁杰的人就那么几个,无论查到谁头上都会引朝廷动荡,所以狄仁杰保持了沉默,也不让自己为难。
武则天心中微微叹息一声,又道:“也罢!这件事朕记住了,另外朕还想问你,俘获李尽忠是怎么回事?”
李臻知道这件事瞒不过武则天,他之所以答应与武攸宜合作只是做一个姿态,迟早武则天会问到这件事,不过李臻心中也有腹案,他很清楚自己该怎么回答。
“回禀陛下,这件事其实也有一些偶然原因,微臣担心契丹人会攻打榆关,才派出不少士兵北上巡查,结果有一支巡哨队现了李进忠的军队,卑职担心唐军后军有失,便率部前去支援,和李多祚将军配合默契,将契丹军队堵在裂谷内,活捉了李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