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999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666999小说 > 草原特种兵 > 第四十三章 再入中都

第四十三章 再入中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成吉思汗7年(1212年)蒙历猴儿年春金中都

1212年的中都,已经不同于历代传统的里坊制。自古以来,华夏文明对城市和道路的管理,都是完善而刻板的。城墙内整齐的划分为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坊,这些坊类似一个个封闭的村落,坊有坊墙,有坊门。坊内是街道,街道两侧是住宅。按照晨钟暮鼓,开门关门,市民像机器一样重复着每日的生活。

那么城市的商业活动怎么办呢?这就是需要市。华夏商业的传统,是把商业集中起来管理,以统一度量,税收,杜绝欺诈,平抑价格。这些集中起来的商业区,就是市,类似大型的坊,里面店铺林立,百货汇集。中小城邑有1个市,大型城市有2个市,一般分布在城市东西,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市,就是由宫,坊和市组成。

但是金朝建立以来,华夏与周边文明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商业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坊市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商业需求。金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扩建的,辽南京的26个坊得以保留,但是建立了3个市,就是为了容纳更多的商户。

随着通州水路码头的兴起,海量的货物沿着大运河和海路而来,商业愈加繁荣。中都传统的里坊制城市近乎崩溃,街坊制城市开始兴起。在城市东南,东开阳坊成为了新兴的商业区。很多小巷打破了大型的坊,从坊中通过,商业街巷取代了过去的大型商业聚居区。这其中最大的商业街,就是檀州街,每日人山货海。

从南宋来的茶、象牙、犀角、**、生姜、陈皮、丝织品、木棉、钱、牛、米等。从北方来的北珠、貂革、人参、松子、甘草、北绫、北绢、蕃罗等等,在檀州街大量发卖,流通到各地。在《金史-食货志》中,甚至有从南方采购的荔枝,龙眼,橄榄等货物。但是盐,铁,粮食等战略物资都是国家控制专卖,在市场上就很难见到了。

来自南宋,西夏,回鹘,喀喇汗帝国,波斯,印度,西辽,花剌子模,阿拉伯帝国的商人们每日流连在这些商业街区,讨价还价,寻找着梦想中的发财机会。但是这里占据统治地位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另一种东西:信仰。

隋唐时期,胡商就已经占据了大量的财富。随着伊斯兰教的东渐,信仰真主的商人们进入中原。辽圣宗13年(公元966年),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在当时的辽南京柳河地区建立了大清真寺,就是现在的北京牛街大清真寺,从此这里成了穆斯林商人的精神家园。而站在檀州街财富顶峰的,正是这些信仰商人。

在金中都城南,从檀州街向南2里,就是大清真寺。穆斯林们围绕清真寺聚居,形成了中都城的回民区。

1个月前的厮杀把中都北城打的支离破碎,东城和西城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南城遭到的攻击较少,这里相对平静。

巴根台的特种兵们从城南的崇礼门,丰宣门和景风门分散进城。1个月前,蒙古大军已经北撤到草原地区养精蓄锐,特种兵们在石盘口基地留起了头发,进行了语言、服饰、文化的强化训练。

札八儿先期进入中都城,接洽穆斯林密探,搜集情报,双方约定1个月以后在大清真寺碰头。

现在,巴根台和那日松化妆成胡商,从景风门顺利进入中都西曲河坊牛街清真寺。1个月前,这些街坊给了巴根台多少痛苦啊,现在他们轻而易举的进入到了这里。这是穆斯林聚居区,不管是高门大院还是小家小户,都显得安静沉寂,街道整洁,空气中散发着牛羊的气息。

巴根台和那日松绕着清真寺转了两圈,行人寥落,不见札八儿的踪影。他带着那日松走进清真寺附近的一个茶肆,点了几样清真茶点,静静的品着茶。茶博士是穆斯林,主要是供进出清真寺朝拜的穆斯林休息,不像汉人茶馆吹拉弹唱,熙熙攘攘。

这个茶肆的真正主人,是蒙古大汗,是札八儿在中都情报活动的据点之一。

那日松第一次喝茶,尽管茶博士精心煎制,但是对这种寡然无味的饮料他还是不习惯。加上第一次深入敌国,难免紧张,渐渐的不耐烦起来。

巴根台却不紧不慢,他深知中都的按察司和警巡院虽然不可能和现代反间谍机构相提并论,但毕竟不是傻子,一切还是应当小心为上。札八儿迟迟不露面,一定有他的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