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很多人相信汉字是圣人创造的。造字的圣人名叫仓颉,是黄帝时候的史官。我们来看看“史”
字在篆书中的写法:下面是一只手,上面是什么?有人说是“中”,表示史官必须中正,不能有所偏袒。还有人认为那是古时候的简册,因为还没有纸,就用绳子把竹简穿在一起,作为文字的载体。史官的职责呢就是保存历史,传递后人。而想要沟通过往与未来,就必须依赖文字。可见,文字不是为了风花雪月而创造出来的,而是为了一件极其严肃的事——记录历史。
东汉学者许慎在中国的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当中,将本来挺抽象的仓颉造字演绎得生动有趣。他说:仓颉看见了鸟儿、野兽的足迹,通过细心观察他就琢磨出呢,鸟兽的纹理是可以相互区别开来的,这才创造了文字。因为借助文字可以对事物加以分别,所以各行各业得到了妥善治理,万事万物也从此得以辨明。(“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题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传说当仓颉同志创造出文字的那一刹那,“天雨粟,鬼夜哭”。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忽然,只听见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天空哗啦哗啦下起大雨“史”的小篆体 来,不过落下的不是雨滴,而是一粒粒金黄的谷子;同时,四面八方还传来了呜哩哇啦的哭泣声,鬼怪们伤心地哀嚎。为什么会有这样惊心动魄的效果呢?因为一旦文字出现,知识的传播就更加便利,其中自然也包括生产知识更为有效的积累和推广,所以用“天雨粟”来形容文字对于生产的贡献。至于“鬼夜哭”嘛,人们有了知识,便逐渐从愚昧懵懂走向开明智慧,不再受鬼怪的愚弄操控了。这六个字真好,它们形象地传达出了文字诞生时带来的那种震天动地的心情。
我曾经在陕西白水的仓颉庙中见过人们为这位文字始祖塑的雕像。他老人家居然长着四只眼睛,史书上也说他是“四目重瞳”。重瞳,就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搁在现代,那医生会说是瞳孔发生粘连畸变,属于早期白内障。可是古时候你得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才配有这一特征。根据史书记载,重瞳的人就只有晋文公重耳、西楚霸王项羽、南唐后主李煜等等不超过十个人。四只眼睛,八个瞳孔,这当然是对仓颉的“神化”,但也是为了强调他具有异乎寻常的观察力。但这观察力吧属于抽象的智慧,要想在人的相貌上具体表现出来,就只能在眼睛上做文章,因此仓颉就“被”
四眼了。像我们这种只有两只眼睛的人,不但本领不够,连相貌也不配。
仓颉造字当然只是一个神话。汉字是不大可能由一个人在一个特定时间创造出来。《易经》中对于文字的产生是这样说的:“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契就是文字。他不说仓颉,而说“后世圣人”,不说创造,只说掉换,真是谨慎。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这篇文章中说得更清楚:“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文字是人们在漫长的劳动生产过程**同创造的,仓颉或许只是功劳较大的整理加工者,在他的身后还有千万个无名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