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笑道:“岳弟,我六哥可是家里出了名的书袋子,你准备和他比什么?背经文还释经义?”
听到这里,我便有些后悔了。虽然周老夫子的课上也教五经释义,可每每听他讲经,我都神游天外,真要和邓训比起来,我只怕会输得很惨。
略作沉思,我便开口道:“经史子集这些,天天听博士和夫子们唠叨讲习,你们不烦腻么?今日不如比比猜字谜?”
“猜字谜?!这算什么文才?”邓拓诧道。
“怎么不算呢?字词句章,乃是为文的基础。”想必窦旭是把刚才失颜之事算到了教我剑术的邓训身上,所以此刻他居然转变了立场,站到我这一边来了。
邓训无奈笑道:“猜谜就猜谜吧。”
“公平起见,你们轮流出题互猜。到午时开饭前截止,猜中多的一方胜出。”窦旭定下了规则。
“那谁先出题?”邓拓问道。
“岳弟年幼,你让他先来吧。”窦旭对邓训道。
邓训点点头。
我便也不再谦让,开口便道:“早上好,打一字。”
这个字谜是有次在学堂早会时,女弟子们躬身向先生们问好时我想出来的,准备留着过年时做灯谜用的。
“早字上面加个好字,却不是个字啊……”一旁的邓拓皱眉道。
“喂,这又不是你比赛,多什么嘴?!”窦童生怕我输了,急急阻止道。
邓拓忙忙抬手捂嘴道:“恩,我失言了。”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可是这个‘晏’字?”邓训笑道。
我一惊,这厮居然这么快就解了我的谜,还背出了晏字在《诗经》里的出处,果然是个书袋子。
“早上好,意为“日安”,可不正是一个‘晏’字!”邓拓拍着额头连连称是。
轮到邓训出题了,这厮却吟起诗来:“一横一横又一横,一竖一竖又一竖,一撇一撇又一撇,一捺一捺又一捺。打一字。”
靠,哪有这样的字?我在心底按照他吟诵的顺序,一笔一笔默写起来。三横一竖,丰字?不对!三竖一横,山字?也不对!后面的撇捺又怎么算?这么多笔画,确定只是一个字?
这字谜一出,不单是我在绞尽脑汁,一旁的窦旭、窦童和邓拓,也都纷纷蹙眉,各自寻思起来。
我在心底反复将这些笔画组合拼凑,手里不自觉便从木盒里抓了把瓜子,边想便嗑了起来。
“你不急么?”想必是我嗑瓜子的神态太悠闲了,一旁的窦童竟替我着急起来。
“时间还早着呢,我慢慢想。”按照往年在侯府参加灯谜会的经验,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着急,越急越猜不出来。更何况,就算我猜不出来,输的也是窦旭,我哪能自己先乱了阵脚?
亭中一片静默,好一阵后,窦旭等得有些不耐烦,站起身来道:“你们慢慢猜,我去厨房看看午饭准备得怎么样了。”
说罢,窦旭便走出凉亭。走了几步,亭子外甬道边的树丛中突然惊起一声阳雀的嘶鸣。目送雀鸟惊飞出林,我脑子里突然一亮:横竖撇捺,不就是木字么?三个横竖撇捺,不就是三个木字么?!
我也想寻个《诗经》里的句子来引出这“森”字,好显摆一下自己熟通经学,暗自回想好一阵,没找到有“森”字的句子,就想到了《葛覃》中有一句和眼前场景相似的句子来。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吟罢,我看着面带惊讶的邓训,得意的转折道:“木集成林,林集为森,你说的可是‘森’林的‘森’字?”
邓训一愣,随即点头笑道:“不错,是好诗!”
窦童恍然大悟道:“果然是个‘森’字呢!我怎么就没想出来呢……”
邓拓却笑道:“六哥,你那‘一横一横又一横’的,算什么好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