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婶子,你来把猪肠洗洗,用点面搓,这样洗的干净。”
村里人称呼女性长辈时,知晓其本家姓氏就喊本家姓氏,不知晓直接就贯夫性即可。很多村妇在做自我介绍时,也多说“奴\儿,夫家姓x”,而非成立的“奴儿x(夫姓)x(本姓)氏”。苟超懒得多记,大多时候就选前者称呼。
“童婶子,你把板油都切成丁吧,我等会儿熬油。”
“大郎忙别的,婶子就熬了呗。”
童家娘子干活麻利,这回儿都处理过好几样菜蔬了。
院里的大锅,一口烀着羊肉,一口还在闲着。
苟超把表皮烤焦的猪蹄,夹出来,浇点凉水就开始刮猪毛,闻言说道,
“先不急,那口锅我一会儿要先煮猪蹄,要先熬完油还得再洗干净,油锅就浪费了,不如等等。”
旁边有别的帮厨笑着接话,
“就爱跟着大郎做事,能学到不少窍门!”
“呵呵,可不!要不是大郎住的远,又弄出个厨房,哪回大郎做饭,俺都得来看看。”
“哟,这可得亏大郎住的远,要不天天往大郎家跑,杨老二还不抽你!”
这是随张保长去布置桌椅的汉子,路过时与院子里妇人打趣起来,引得众人捧腹大笑。那妇人也不是善茬,又回了两句,把这多嘴的汉子怼得逃之夭夭。
一场将要开始的婚礼,将全村都调动了起来,一时整个石河子到处是欢声笑语。
待到日上三竿,迎亲的队伍赶紧出,要在黄昏前把新娘给接回来。
“新郎官来喽,新郎官来喽,新郎官亲自来喽!”
刚到齐家村,早就有往复查看的顽童等在那里,嘻嘻哈哈的把消息待到村里。
这时候迎亲还没形成新郎亲到的习俗,多数新郎都是坐在家中,与长辈一起陪宴宾客。村里人又不一样,不少同村结亲的人家,宾客大都是同一批人,新郎也就亲到岳家,以示对其女儿的尊重。
若按所谓城里的规矩,张小四是不须来得,只是他的父母已逝,众傧相又都是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同龄人,自己更不耐烦在家里陪一些老人坐着干等,就骑着高头大马来了。
“快看那新郎官,多英武!”
“是呀,是呀,看那腿长的得多高,长得也好!”
这是齐家村女娃对张小四的评价。
而村里的男娃显然关注点优势一样。
“哇,那马长得真神气!”
“嗯呐,比里正家的傲气多了,瞧那脖子昂得,啧啧,又高又大,毛也光亮!”
苟超抬头瞅瞅张小四,看他便秘一样的表情,捶了一下他的小腿,说道,
“少在那绷着了,想乐就乐呗,装什么高冷!”
张小四终于破功,大嘴一咧,向他扬扬眉毛,
“嘿,咋样大郎,咱这一身精神吧!”
嘴里一直嫌弃岳家多事,但毕竟是自己一生中的大事,张小四心里还是很期待的。尤其大红礼服一穿,心态马上就不一样了,从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顿觉十里八村的新郎都没比得上自己的,心中那个得意。
苟超白了他一样,不想承认这家伙有多帅气,马上就要到新娘家门口了,赶忙又把纸条看了一遍,就怕一会儿背错。
“新郎到喽,新妇子赶紧出来哟——”
喊话的是石河子村里声音最脆亮的青年,迎亲业务很是熟练。
新娘家院里挤满了妇人孩子,不让外面的人进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为的一个媳妇子,插个腰高声笑道,
“那可不行,新妇子还在上妆,新郎官可得等等!”
这就是要己方念诗了,苟超清清嗓子,两步走到前面,对着里面的众人吟道,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
这时,身后二十几号来自石河子的汉子,一道高喊,
“新妇子快出来哦!”
“出来哦!”
“出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