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的经声微微一顿,在佛堂中,只有智通老和尚,眉头微微一皱,惠明虽然转世归来,但他的前生并没有达到阿罗汉,更不用说菩萨,虽然在他的护持下,依然有胎中之迷,能糊涂记得他的本来面貌,已是侥天之幸。
现在惠明只能算是一名小沙弥,而且是驱乌沙弥,初入佛门,未受具足戒的不能称为比丘,也就是常说的和尚。
“惠明,有什么心事?”
“师傅,不知怎么的,心中好像有一种牵挂,说不清道不明。”
“你到这里没有几日,还没有修行,我让你熟读《阿含经》,此经是我上座部的经典,是佛亲自所讲,分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以四圣谛为基础,一切法不离四圣谛,一切法摄入四圣谛。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你心中有牵挂,就是苦集二谛的体现,贪、爱、欲,种种欲望都包括在爱欲中,由此产生分离之苦,爱欲包含在集谛之中,以此为因,而产生分离求不得之苦。惠明,你可明白?”智通和蔼地对惠明说。
而惠明一头雾水,觉得很高深的样子。
智通望见惠明迷惘的表情,知道自己操之过急,叹了一口气:“怪不得你,是我太心急了,今日之你和前世的你,在智慧未通之前,根本是两人,你先熟读《阿含经》吧。”
“师傅,我到这里已经数日,整天就是念经,你不是说传我佛法?”惠明抬头望着智通老和尚。
智通老和尚有点不悦,脸上一动,忽然笑了:“也好,我今天传你三十七助道品中四念处,你附耳过来。”
惠明立刻从蒲团上跳了进来,跑到智通老和尚的身边,老和尚细细在他的耳边讲解,这是佛门上座部的一门大法,佛门上座部,世俗之人也称之为小乘佛法,教义完全根据佛祖释迦牟尼相传。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要义为如实观察,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四念处的精神在如实的观照,什么是“如实”,就是“照它实际的面貌来认知”,如实的观照是紧紧地贴近于具体的身、受、心、法的当下,不需要透过任何解释的纯然体验,唯有这样,才可以当下看见真相,也才会真正放下内心的执取,有效地解除苦恼和不安。——不可执著“如实”,再生假象,去除“自以为是”是关键,虚心而待物!
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及总相念处。
智通将其中关窍一一说透,惠明大喜,向师傅叩。
智通满眼慈爱看着这个弟子,心中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绿猗不知道她曾经爱过的男人已经重新回到师门之中,只能算一个沙弥,而绿如却在莫闲的身前出现次数明显增多,莫闲也看出苗头,但他是一个杀手,不想这对秀色人间稀少的丽人卷入江湖恩怨之中。
莫闲虽是一个杀手,那只是谋生的手段,他已经预知自己的结局,不知哪一天他会尸骨无存,再说,他记得无影鬼说过的一句话,他的寿命已不足十年,和绿如相爱,那是害了她。
要说一个这样的丽人在眼前,说不动心,那是假话,但爱一个人,不一定和她在一起。
这不足十年间,他要做的事是向阎罗殿报复,他对阎罗殿没有归属感,他练的武功完全是那种激生命的潜力,这一点他知道,但他没有想到,他只剩下不到十年,阎罗殿能做出初一,那就不怪他做出十五。
他知道阎罗殿中高手如云,但他现在处于暗处,阎罗殿应该以为他死了,反正他已经活不过十年,即使不能颠覆阎罗殿,也要让对方知道切肤之痛。
他很有礼貌对待绿猗姐妹,保持一定的距离,绿如私下对他又爱又恨,几次想对他下手,但又舍不得下手,莫闲装作看不见。
这倒使绿猗起了一点好奇心,倒让她松了一口气。
莫闲已能下床走动,走出门来,见到山村的原貌,只有十来户人家,但房屋建筑很不错,比得上一些繁华的镇子,村前一条宽阔的河流,水流很急。
村子在群山环绕之中,莫闲不知道洛山之中居然有这样一处近似世外桃源的地方,想看看鹰嘴崖在什么地方,居然不见踪影,看来,真如绿猗所说,他是命大,掉入悬崖之下的河流,随波逐流,被绿猗救起。
经过二个多月的养伤,村里的人很朴实,也没有人说废话,村中甚至有一个教书先生,教几个后辈识些字。
莫闲与村民们的关系很好,不知不觉中,把一些不合理的事情给遗忘了,村中根本没有青年人,除了绿猗姐妹。
倒是绿如经常一脸幽怨地望着他,他只好狠心地装着根本不在乎她。
而绿猗依然是老样子,莫闲感到她虽救了自己,却对自己表面上热情,这种感觉一直萦绕在心头。
绿猗和绿如两姐妹对莫闲是两个态度,莫闲心中对她们很感激,心中更对绿猗有一丝绮念,不过他心中很惭愧,他有点弄不懂自己,他对自己感到不齿。
他决定离开这里,忘掉这里,他写了一封信,坦言自己的身份,希望她们能忘掉自己,并再次感谢她们。放在桌子上,乘着夜色,离开的山村。
他不知道,他一离开房间,一个人便出现在他的房间。